鹿死不择音的成语故事


鹿死不择音

拼音lù sǐ bù zé yīn

基本解释比喻只求能够安身,并不选择地方。
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十七年》:“‘鹿死不择音。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;不德,则其鹿也。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”


鹿死不择音的典故

春秋时期,晋灵公想当霸主,在扈地会合诸侯,他不愿与小国郑穆公见面。为缓和矛盾,郑国执政大夫子家给晋国执政大夫赵盾写信,信中表示国与国之间得以礼相待,靠德服人,不然就会出现“鹿死不择音”,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去打仗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鹿死不择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行百里者半九十 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罗掘一空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0回:“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没奈何任他所为。”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
高步阔视 清·袁枚《新齐谐·冷秋江》:“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,高步阔视,持大扇击手作拍板,口唱《大江东》,于于然来。群鬼尽散。”
寿元无量 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四折:“爇龙涎一炷透苍穹,祝吾生寿元无量。”
不费吹灰之力 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角巾素服
花言巧语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铁树开花 明 来集之《铁氏女》:“顿开鹦鹉笼,扭上鸳鸯配。定教那铁树开花还结子。”
兴高采烈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